杜巴赫干红葡萄酒,百年传承与风土之魂的完美交融 杜巴赫干红葡萄酒
当橡木桶遇见时光魔法在法国西南部向阳的石灰岩坡地上,杜巴赫酒庄的葡萄藤正以根须丈量着历史的深度,这座始建于1897年的家族酒庄,用...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来源:【河南法制报】
我是“羊倌” 不卖羊
文/路国顺
我出生于1982年,兄弟三人,我排行老三,祖辈父辈都是河南省世代农耕的农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的农业生产还需要很多的人力来支撑,长辈们一年四季都要地里干活,春种、秋收、夏管,就连冬天也会到地里平整土地、积肥。我在他们忙碌的生活中耳濡目染,很早就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小时候喂羊的经历,我在喂羊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农作的艰苦,而且积累了许多劳动技能。
2007年秋,家里把最后剩下的两只羊也卖了,一只老母羊和小羊,从此,院子里再也没有了羊咩咩的叫声。
算起来,家里喂羊的时间差不多有三十年。
父母说,自我出生的前两年,家里就买了两只山羊开始喂,从此一直不断繁殖延续没有断过。羊在我们家生活了近三十年的时光,我的梦里经常响起羊咩咩的叫声,卖羊得来的钱,补贴过柴米油盐的家用,支持过我们兄弟三人的学杂费,不大不小,对于当时我们困难的家庭可谓是功不可没。
想起来小学时喂羊放羊的经历,给予我许多难以忘记的劳动体验。
夏天,雨水充足,草壮肥美,放学后,驾起小排车,带上镰刀和一根木棍,顺着村西的生产路,就来到了灌溉渠。渠边的草密密麻麻的,不用挪地儿就能装满一小排车。我怕长虫,割草前常常要先用棍子来个横扫千军,打草惊蛇,那草里的小青蛇往往以极快的速度移到别处歇凉去了。到了寒假,放羊基本是我专职的活儿,每天的下午,将羊群赶到村外树林里去,里面有秋天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还有人们丢弃的玉米秆儿,羊儿们就在里面自由自在地吃食;它们也有玩耍的时候。
有时或许为了争抢一片树叶,两只羊儿就用角互相顶来顶去,不紧不慢,像是在打发无聊的时光。
这时候,我就在草垛子上,痴迷地读起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不知不觉,夕阳西斜,暮色昏暗,一下午的时光悄然流逝,而羊儿们,早已吃得饱饱的,卧在周围等候。
说起对羊的感情,家里人常笑话我,都说我是只愿意喂,不愿意卖。
是啊,羊是温顺的动物,喂得时间长了,当要把它们牵到羊市去卖的时候,那些羊发出咩咩的哀叫声,我真是千般万般的不愿意,因为这样,我也藏过那些打算被卖的羊,也跟卖羊的家人生过气。但终究,它们还是被牵走了。
回望少年,那沉淀在时光里的艰辛劳作,已经没有了任何苦痛的感觉,反而成为我午夜深长的回忆。
现在,村里也已经很少能再看到那些被家养的动物了,小孩子也只知道羊是“咩咩”的叫。一次国学课上,听老先生讲“仁、义、礼、智、信”中“羊羔跪乳”的典故,我不禁动容,往日与羊儿相处的情景扑面而来。羊是这样一种温顺的小动物,却拥有值得我们普遍学习的美德——敬老、爱老,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县纪委监委办公室)
征稿
@全省政法干警和广大网友们,想一展你的文学才华吗?现在机会来啦!“河南法制报”微信公众号开办的夜读栏目将是你的舞台。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附上作者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投稿方式:
通过邮箱362642362@qq.com,注明“夜读投稿”。
来源:河南法制报
编辑:杨淑芳
夜读|莺啼序·中国梦
夜读|寻找爷爷
夜读|我的收音机
夜读|母亲与织布机
夜读|老陈同志二三事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本文来自【河南法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