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酒魂,长春市壮酒酒业的匠心传承与创新之路 长春市壮酒酒业

admin 7小时前 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在中国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长春市壮酒酒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用八十余载光阴书写着中国白酒文化的传奇,这座始建于1940年的老牌酒企,从最初的手工作坊起步,历经计划经济时代的淬炼、改革开放的浪潮,直至新时代的转型升级,始终以"酿一杯有灵魂的酒"为使命,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谱写着北派浓香的独特篇章。

北国酒魂,长春市壮酒酒业的匠心传承与创新之路 长春市壮酒酒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黑土地孕育的酿酒密码 长春地处北纬43度的"黄金酿酒带",年平均气温4.6℃的冷凉气候,造就了独特的酿酒微生态,壮酒酒业深谙自然馈赠之道,将酿酒车间选址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畔,这里深层地下水富含锶、硒等微量元素,与东北优质高粱中的支链淀粉形成完美配比,在国家级酿酒大师王德福的带领下,研发团队历时七年培育出"吉粱9号"专属酿酒高粱,其单宁含量较普通品种降低15%,淀粉含量提升至68%,为酒体带来特有的绵甜净爽。

酒窖是微生物的王国,壮酒酒业保存着始建于1952年的"元老窖池群",这些使用长白山火山岩砌筑的窖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驯化,形成了独特的"三酸两酯"微生物群落,每至寒冬,窖池表面会自然形成"冰晶窖衣",这种东北特有的窖池养护方式,使得酒醅在低温环境下缓慢发酵,孕育出层次丰富的香气前体物质。

古法与新技的世纪对话 在壮酒酒业的非遗传承基地,仍完整保留着"老五甑"传统工艺,清晨五点,62岁的酿酒师傅李国柱准时开启蒸汽阀门,他独创的"三缓三急"蒸粮法,让高粱在98℃蒸汽中完成从坚硬颗粒到绽开"梅花瓣"的蜕变,摊晾工序中,工人们用槐木锨将酒醅扬起2米高的弧线,这个被称作"雪花飘"的动作,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控制微生物活性的关键。

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在这里完美融合,2021年建成的智能化酿造中心,通过5G物联网实时监测136个工艺节点,AI系统能精准预测酒醅酸度变化,在勾调环节,风味物质分析仪可检测出0.1ppb级别的微量成分,与老师傅的舌尖形成"人机双盲评审"机制,这种"数据驱动+经验主导"的模式,使产品优质率从78%提升至92%。

文化IP塑造品牌新生态 2019年推出的"长春记忆"系列,将城市地标融入酒器设计:净月潭造型的琉璃瓶身,长影旧址博物馆浮雕图案,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城市故事,这款产品不仅斩获德国红点设计奖,更成为政务接待的"城市名片",年销量突破50万瓶。

在年轻化战略上,壮酒酒业打造了"北境实验室"潮饮品牌,与吉林大学联合研发的"寒地冰葡"气泡酒,采用-25℃自然冷萃技术,上市三个月即登上天猫新锐酒饮榜TOP10,在长春这有山文旅综合体开设的体验店,通过AR技术还原酿酒全过程,让消费者在互动中感受非遗魅力。

全产业链的绿色革命 从田间到餐桌,壮酒酒业构建起循环经济生态圈,在农安建立的10万亩有机高粱基地,采用"鸭稻共作"生态种植模式,每公顷减少化肥使用量40%,酿酒副产物酒糟经生物处理后,转化为富含蛋白质的畜牧饲料,年处理量达12万吨,带动周边300余户养殖户增收。

碳中和车间是企业的又一张绿色名片,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回收酿酒余热,年节省标煤1.2万吨;光伏发电覆盖厂区60%用电需求;废水处理达到直饮标准,养活着生态池中的锦鲤群,这些实践使企业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绿色工厂"认证。

向世界讲述中国酒故事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壮酒酒业率先布局海外市场,针对俄罗斯消费者研发的42度"雪暴"系列,加入桦树茸提取物,在莫斯科国际酒展引发抢购热潮,与日本百年酒企合作的清酒混酿项目,开创性地将米曲霉与东北大曲结合,荣获2023年国际发酵食品金奖。

文化输出同样精彩,企业连续七年举办"北酒文化节",复原契丹"头鱼宴"饮酒礼仪,展示女真族鹿角杯等文物级酒器,2022年,酿酒技艺入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张玉明带着酒曲登上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舞台,让全国观众看见东北酿酒人的坚守。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长春市壮酒酒业正以"百年企业"的雄心继续前行,投资8亿元的新园区即将投产,这里将建成世界首个低温酿酒研究院,探索-30℃极端环境下的发酵奥秘,从黑土地走来的这杯酒,既承载着关东大地的豪迈气韵,也涌动着中国制造的创新基因,在时光的淬炼中,酿就属于这个时代的玉液琼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