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匠心酿琼浆,陕西酒业有限公司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陕西酒业有限公司

admin 2小时前 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在中国白酒版图上,陕西始终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作为周秦汉唐文明的核心腹地,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更以传承千年的酿酒技艺书写着中国酒文化的传奇篇章,陕西酒业有限公司,正是扎根于这片沃土,以"传承古法、创新驱动"为核心理念,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千年匠心酿琼浆,陕西酒业有限公司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陕西酒业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千年酒脉的历史传承 陕西酿酒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宝鸡出土的青铜酒器印证着三千年前的酿酒文明,汉唐时期,长安城"酒肆如林"的盛况被载入《新唐书》,"西凤酒"更以"开坛香十里,过客醉三家"闻名于世,陕西酒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可溯源至1956年成立的国营凤翔酒厂,在改制重组过程中,企业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传承的12口老窖池,其中最早的窖泥经检测含有超过400种微生物菌群,成为酿造优质白酒的"活化石"。

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演绎 在传统酿造技艺的保护与创新上,陕西酒业开创性地构建了"三位一体"生产体系,首先严格遵循古法"老五甑"工艺,采用秦岭北麓优质高粱为原料,坚持"三蒸三酿"的固态发酵流程,其次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窖池微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研发出"定向培菌"技术,使基酒优质品率提升37%,更创新性推出"数字酒海"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陶坛陈化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将传统三年陈酿周期缩短至28个月,同时保证酒体老熟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产品矩阵的战略布局 面对消费升级趋势,陕西酒业构建了"金字塔型"产品体系,顶端是限量发行的"周原颂"文化酒系列,每瓶均镌刻青铜器铭文,配合VR技术还原周代祭祀场景,开创白酒文化体验新模式,腰部产品"丝路明珠"系列聚焦新中产群体,推出42度淡雅香型产品,采用植物萃取技术降低酒体刺激性,上市首年即斩获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基础款"秦川王"系列则深耕下沉市场,创新推出"扫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查询每瓶酒从原料到灌装的全流程数据,这一举措使产品复购率提升52%。

生态酿造的绿色实践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公司投资2.3亿元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酿酒副产物酒糟经生物处理后制成有机饲料,供给周边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生产废水经三级处理后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形成30亩生态湿地;酿酒车间屋顶铺设光伏板,年发电量达860万度,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绿色模式,使企业万元产值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低28%,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文化赋能的品牌战略 深挖地域文化IP,陕西酒业打造了"行走的酒文化博物馆",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名推出"兵马俑典藏版",瓶身采用3D打印技术还原铠甲纹饰;联合西北大学考古团队复原唐代"石榴酒"配方,推出季节限定产品;更在厂区内建设沉浸式体验馆,游客可参与制曲、拌料、摘酒等工艺环节,年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这种文化营销策略使品牌百度指数同比上涨143%,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认知度提升至行业前五。

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 公司组建由12位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在白酒健康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创"生物解酒因子"技术,通过添加特定益生菌,使酒中有害醛类物质降低76%;研发"智能勾调系统",运用AI算法模拟大师勾调经验,成功复现50年代经典风味;更与航天五院合作开展"太空微重力陈化实验",探索极端环境对酒体老熟的影响,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87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1%。

乡村振兴的产业担当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宝鸡、汉中建立20万亩专用高粱基地,引进农科院优质品种,通过订单农业保障5.6万农户收益;建设35个村级扶贫车间,带动留守妇女从事包装辅料生产;更设立"酿酒工匠奖学金",累计资助1320名贫困学子完成职业教育,这种产融结合模式使周边县域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4300元,获国务院扶贫办典型案例表彰。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陕西酒业有限公司正以年产能15万吨、产值过百亿的规模,向着"中国西部白酒产业标杆"的目标稳步迈进,从老窖池中升腾的不仅是醉人的酒香,更是一个传统企业拥抱变革的勇气,是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交响,是三秦大地献给世界的一杯文化琼浆,在这条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道路上,陕西酒业正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酿酒传奇。(全文共2187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