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葡萄酒牌子,品味世界各地的佳酿
葡萄酒,一种源于古老文明的饮品,以其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品酒爱好者的目光,在众多的葡萄酒品牌中,好的葡萄酒牌子无...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赤水河畔的千年酒脉 在川黔交界的崇山峻岭间,赤水河如同一条翡翠玉带蜿蜒而过,这条承载着中国酱香白酒灵魂的河流,不仅孕育了茅台、郎酒等世界名酿,更滋养着蔺郎酒业这颗璀璨明珠,自清光绪年间(1885年)蔺氏先祖在古蔺二郎滩创立"蔺氏烧坊"算起,这座酒坊已在赤水河左岸延续了139年的酿酒传奇,其窖池群中沉睡的微生物群落,至今仍在诉说着明清以来川南酿酒文明的演变轨迹。
百年酒坊的涅槃重生 1949年前夕,这座传承三代的家族酒坊已拥有窖池28口,年产大曲酒逾50吨,1956年的公私合营浪潮中,蔺氏烧坊与周边七家酒坊合并组建地方国营古蔺县酒厂,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川南地区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转折发生在1987年,国营酒厂改制为蔺郎酒业有限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推行"质量立企、文化兴企"战略,投资300万元进行首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建成川南首个全机械化制曲车间。
工艺密码的世代传承 在蔺郎酒业的酿造车间,至今保留着清代传承的"三伏制曲法":每年端午前后,选用川南红缨子糯高粱,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复杂工艺,其独创的"回沙工艺"将传统12987工艺升级为双轮底发酵技术,使基酒储存时间延长至5年以上,国家级酿酒大师赵启明曾评价:"蔺郎的窖池微生物图谱与茅台镇高度相似,但因其独特的崖洞窖藏环境,形成了更丰富的酯类物质结构。"
文化基因的现代诠释 2003年建成的"蔺郎酒文化博物馆"堪称行业典范,馆内珍藏的明代青花酒器、清代酿酒税票、民国时期的酒旗招贴等2000余件文物,系统梳理了川南酒文化发展史,企业更将传统酿造技艺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老匠人开展"师徒制"传承,使包括"看花摘酒""听声辨温"等32项传统技艺得以完整保存,每年重阳下沙时节举办的"祭酒神大典",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盛事。
品质革命的创新征程 面对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蔺郎酒业在2016年启动"品质提升五年计划",投资2.3亿元建成智能化酿造基地,通过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合作,建立行业首个酱香白酒微生物菌种库,收录1378株特色菌种,其研发的"多粮酱香"工艺突破传统单粮限制,使酒体呈现更丰富的花果香气,2020年推出的"蔺郎1979"纪念酒,在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中斩获金奖,标志着其品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生态酿造的绿色答卷 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中,蔺郎酒业率先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绿色体系,建设万亩有机高粱基地,推广"酒糟-有机肥-高粱田"的循环模式,使酿酒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8%,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德国MBR膜技术,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2021年,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其生态酿酒园区成为工业旅游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时代答卷与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拥有139年传承的蔺郎酒业正书写着传统与创新交融的新篇章,5万吨酱酒扩建项目稳步推进,"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地理标志认证有序进行,院士工作站的落户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这座跨越三个世纪的酒业明珠,始终恪守"酿好一瓶酒"的初心,在传承与变革中续写着中国白酒的传奇。
在赤水河的涛声里,蔺郎酒业的酿酒师们依然遵循着祖辈传下的时令:春分制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那些深埋地下的陶坛,封存着时光的味道;流转于杯盏之间的琼浆,沉淀着文明的记忆,这或许就是中国白酒最动人的魅力——在坚守与创新之间,让历史照进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