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干红,在时光沉淀中绽放的东方美学 雅韵干红葡萄酒
千年风土的馈赠:雅韵干红的基因密码北纬38度的阳光斜斜掠过贺兰山东麓的砾石坡地,成片的赤霞珠葡萄藤在晨雾中舒展枝叶,这片被黄河水滋...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在长江入海口的北翼,一座以"中国近代第一城"著称的城市——江苏南通,正以其独特的江海文化孕育着中国酒业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南通酒业公司作为华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酿酒企业之一,用112年的时光雕琢出"醇香入江海,匠心传百年"的企业传奇,这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中华老字号,在坚守传统工艺与拥抱现代科技的交织中,谱写着中国酒文化的时代新篇。
江海交汇处的百年酒脉 1909年,当实业家张謇在南通筹建大生酒坊时,或许未曾想到这座临江面海的酒窖会成为中国酿酒工业化的先驱,南通酒业公司完整保存着民国初年的青砖窖池群,这些浸润着岁月痕迹的发酵容器至今仍在稳定产出优质基酒,档案室中珍藏的1933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证书,印证着南通酒早在国际舞台的辉煌。
在长江冲积平原与黄海潮汐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独特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南通酒不可复制的生态密码,公司技术中心的研究表明,厂区空气中富含的200余种有益菌种,与本地特产的"通粳9号"糯稻形成绝佳配伍,这种地理禀赋造就了南通酒"入口绵柔、落喉净爽"的独特风格,2015年更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非遗技艺的现代化新生 走进南通酒业占地12万平方米的生态酿造园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无处不在,省级非遗"南通老窖酿造技艺"第7代传承人王启明大师,正在指导年轻技师进行"三蒸三酿"的核心工序,这套源自清光绪年间的工艺,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温度、湿度的精准调控,出酒率较传统方法提升18%的同时,完美保留了古法酿造的馥郁芳香。
在万吨级储酒库中,8000个陶坛整齐排列的景象蔚为壮观,这些产自宜兴的紫砂陶坛,每个都镌刻着启用年份和养护记录,公司创新采用的"微氧陈化"技术,让陶坛的呼吸作用与酒体老熟达成动态平衡,检测数据显示,经5年窖藏的基酒酯类物质含量达到行业标准的1.7倍,这正是南通酒斩获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的品质密码。
全产业链的生态实践 站在酒业公司自建的5000亩糯稻基地观景台,无人机正在执行叶面肥喷洒作业,这片通过GAP认证的种植区,构建了"稻-鸭-鱼"立体种养系统,每公顷稻田放养的120只麻鸭,不仅有效控制虫害,其排泄物更成为天然肥料,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使糯稻蛋白质含量稳定在8.5%以上,为酿造提供最优质的原料保障。
污水处理中心的全自动MBR膜生物反应器,24小时处理着生产废水,经处理的中水用于厂区绿化灌溉,年节水达15万吨,2019年投入运营的沼气发电项目,将酒糟转化为清洁能源,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0吨,这些环保举措使企业连续6年入选"江苏省绿色工厂"名录。
文化IP的年轻化表达 在电商运营中心,90后团队正在策划"江海酒韵"主题直播,他们开发的"通城记忆"文创酒系列,将南通板鹞风筝、蓝印花布等非遗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上线首月即创下300万元销售额,与江南大学联合研发的12度低度黄酒,采用利乐包装和冷萃工艺,成功打入年轻消费市场,2023年单品销量突破50万箱。
企业博物馆里,AR技术让参观者穿越时空:手机扫描民国时期的老酒标,即刻呈现当年酿酒场景的3D动画,这种数字化体验吸引年均8万人次参观,其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2%,公司打造的"酒香研学"项目,已接待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生2.3万人次,让传统酒文化在新生代心中生根发芽。
江海经济的酒业担当 作为南通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单位,南通酒业牵头组建了覆盖32家企业的酿造产业联盟,通过共享检测中心、联合采购原料等方式,带动区域行业成本降低12%,在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公司投资建设的10万吨级粮食码头即将竣工,届时将形成贯通长江流域的原料物流网络。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企业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7个乡镇发展订单农业,2023年统计显示,参与合作的农户年均增收4.2万元,2300个家庭因此实现家门口就业,这种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使南通酒业连续三年蝉联"江苏省社会责任示范企业"。
站在新百年的起点,南通酒业公司正以"江海文化传播者"的姿态扬帆远航,从投资1.2亿元的生物工程实验室,到规划中的万吨级智能化酿造车间;从东南亚市场拓展计划,到筹备建设的中国黄酒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这家百年企业用创新续写着江海佳酿的传奇,当新时代的潮声拍打长江堤岸,南通酒业的故事,正如窖藏的老酒,历久弥新,醇香永驻。
(全文共1268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