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酒港,解码厦门进口葡萄酒的黄金十年 厦门进口葡萄酒
在鹭岛咸湿的海风中,一艘来自阿基坦大区的万吨货轮正缓缓停泊厦门东渡港,货舱里满载着波尔多右岸的橡木桶装酒液,这个曾以乌龙茶香闻名的...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在中国西北腹地的贺兰山下,一片被历史风沙浸润的土地上,西夏王红酒系列正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酿造工艺,重新定义着中国葡萄酒的世界坐标,作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代表性品牌,西夏王红酒不仅承载着千年前丝路文明的基因,更以现代科技为翼,将这片土地的阳光、风土与人文凝结为杯中佳酿,它的诞生,既是对西夏王朝辉煌历史的致敬,更是中国葡萄酒产业走向国际化的缩影。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这片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土地,自古便是中原与西域的交汇点,考古发现显示,西夏贵族墓葬中曾出土葡萄纹银壶与酿酒器具,印证了西夏时期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的成熟,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西夏属地灵州(今宁夏灵武)曾向中原王朝进贡"葡萄美酒",其酿造技艺融合了中亚粟特商队带来的波斯技法与本土智慧。
千年后的今天,西夏王红酒系列以贺兰山东麓为核心产区,延续着这片土地的葡萄种植传统,贺兰山屏障阻挡了西北寒流,黄河冲积平原的砂质土壤富含矿物质,年均3000小时的日照与15℃的昼夜温差,共同构建了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赤霞珠、梅洛、西拉等国际品种与本土培育的北玫、北红葡萄交织共生,形成独特的风味图谱。
西夏王红酒系列的酿造哲学,建立在"敬畏自然,传承创新"的核心理念之上,酿酒团队深谙"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行业真谛,从种植环节便严格把控:采用限根栽培技术控制产量,每株葡萄仅保留8-10串果实;收获时以人工逐粒筛选,确保原料纯净度达98%以上。
在发酵工艺上,西夏王创造性地将西夏文献记载的"木渎法"(橡木桶自然发酵)与现代控温技术结合,直径2.5米的法国橡木发酵罐,配合精准的28℃恒温控制,既能萃取出单宁的细腻结构,又保留了葡萄本身的果香层次,陈酿阶段则采用"三度空间"窖藏体系:地下8米的恒温酒窖保持14℃、75%湿度;部分酒款在经历24个月法国橡木桶陈年后,还需在瓶中进行12-36个月的二次熟成。
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西夏王赤霞珠干红在2022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中斩获大金奖,评委团特别赞赏其"黑色浆果与雪松香气的美妙平衡,单宁如丝绸般柔滑却充满力量感"。
西夏王红酒系列现已形成四大核心产品线:
在品牌建设方面,西夏王创造性地将葡萄酒文化与地域IP深度绑定,其打造的"西夏酒庄体验之旅",完整复现了11世纪党项贵族的宴饮场景:游客可身着西夏服饰,在复原的夯土酒坊中体验古法酿酒,最后在星空帐篷中品鉴现代佳酿,这种跨越千年的对话体验,使品牌年度客流量突破50万人次。
当一瓶2016年份西夏王世纪典藏干红出现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拍卖会,并以8800美元成交时,世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葡萄酒的价值体系,品牌通过"文化+"战略,将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文化遗产编码进品牌叙事:在波尔多葡萄酒博物馆的专题展中,西夏文酒令筹与现代酒标设计并置陈列;东京银座的品鉴会上,侍酒师用全息投影技术演绎党项族酿酒仪式。
这种文化赋能让西夏王在国际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2023年,其出口量同比增长217%,在德国ProWein酒展期间,西夏王与7个国家的23家经销商达成合作,更值得关注的是,品牌开创的"新中式侍酒礼仪",将宋代点茶技法与葡萄酒品鉴结合,正在改写西方主导的葡萄酒文化话语体系。
站在贺兰山阙极目远眺,西夏王酒庄的葡萄园在夕阳下泛起金红波浪,这里每一株葡萄根系都深扎在历史的土壤中,每滴酒液都凝结着文明的密码,当世界葡萄酒版图的重心逐渐东移,西夏王红酒系列正以文化自信为底色,用现代语言讲述古老传奇,它不仅是味觉的盛宴,更是文明对话的使者——在全球化与在地性的交响中,谱写属于中国葡萄酒的史诗篇章。
(全文共1286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