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好茶背后的绿色传奇 安徽舒绿茶叶有限公司

admin 1周前 (04-19) 1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解码安徽舒绿茶叶有限公司的乡村振兴密码

一杯好茶背后的绿色传奇 安徽舒绿茶叶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皖西大别山腹地,云雾缭绕的茶山之间,安徽舒绿茶叶有限公司用三十年时光书写了一部现代茶企的成长史诗,这家始建于1993年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最初占地不足百亩的集体茶场起步,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万亩有机茶园、年产值超2.8亿元的茶业集团,其发展轨迹折射着中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更见证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间的产业觉醒

舒城县自古便是"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核心产区,但长期存在的"有品类无品牌"困境让当地茶农守着金山过穷日子,舒绿茶叶创始人张德海敏锐捕捉到市场机遇,1993年接手濒临倒闭的镇办茶场,率先引入台湾冻顶乌龙加工技术,开发出"舒城小兰花"系列产品,这个创新之举不仅让传统绿茶焕发新生,更开创了安徽茶企工艺革新的先河。

公司独创的"三季轮作"种植模式堪称现代农业典范:春茶采摘明前嫩芽制作高端礼茶,夏茶开发袋泡茶原料,秋茶则用于生产抹茶粉,这种全季候生产体系使茶园亩产值提升3.6倍,带动周边8个乡镇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2018年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通过光谱分选技术实现茶叶分级精确到0.1毫米,让传统制茶工艺插上科技翅膀。

品质革命构筑核心竞争力

在舒绿茶叶的检测中心,价值千万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24小时运转,对每批次产品进行506项农残检测,这种近乎严苛的质量管控源自公司建立的"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追溯体系:每片茶叶都可查询种植地块、施肥记录、加工人员信息,2019年获得欧盟有机认证时,德国审核专家惊叹"这是我在亚洲见过最完善的茶叶质量体系"。

产品矩阵的精心布局彰显战略眼光,高端市场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舒绿贡芽",每斤售价超万元仍供不应求;大众消费领域推出"茶语人生"系列袋泡茶,年销量突破5000万包;针对年轻群体开发的冷萃茶、茶饮料已进驻711等便利店,这种"金字塔"型产品结构让企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在2020年疫情期间仍保持12%的营收增长。

乡村振兴的茶业担当

"每销售一斤茶叶,就有两元钱直接进入茶农口袋",这条写在产品包装上的承诺,彰显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统一供苗、统一培训、保底收购,带动127个行政村、6000余户茶农增收,贫困户王德发家3亩茶园年收入从2000元增至2.4万元的故事,成为央视《走村直播看脱贫》的典型案例。

在茶旅融合领域,舒绿茶叶打造的"茶溪谷"生态园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游客可以体验采茶制茶、入住茶山民宿、参与茶道研修,这种沉浸式体验带来每年30万人次的客流量,更令人称道的是,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5%设立"茶乡教育基金",已资助327名贫困学子完成大学学业。

面向未来的绿色答卷

站在新起点,舒绿茶叶正加速布局数字化变革,与中科大联合研发的AIoT智慧茶园系统,通过土壤传感器、无人机巡园、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实现种植管理全流程数字化,2023年启动的"万吨抹茶生产基地"项目,瞄准全球烘焙、化妆品原料市场,预计达产后年出口额将突破5000万美元。

在双碳战略指引下,企业投入2000万元建设光伏茶园,棚顶发电、棚下种茶的创新模式使单位产值能耗下降42%,生物质燃料烘茶设备的应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00吨,这些绿色实践让企业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茶业社会责任十佳企业"。

从深山茶场到行业标杆,安徽舒绿茶叶有限公司用三十年光阴诠释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奇迹,当清晨的露珠在有机茶园里闪烁,当自动化生产线飘出沁人茶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这杯承载着匠心与科技的香茗,正以愈发醇厚的滋味,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茶故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