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匠心,酱香传承—探秘茅合酒业有限公司的崛起之路 茅合酒业有限公司

admin 2周前 (04-15) 1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在中国白酒产业的浩瀚星河中,贵州茅台镇始终是最为璀璨的明珠,在这片被赤水河滋养的神奇土地上,茅合酒业有限公司以百年传承的酿造技艺为根基,在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中谱写着新时代的酱香传奇,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酒企,不仅承载着古法酿造的智慧结晶,更以开拓者的姿态引领着酱酒产业的转型升级。

百年匠心,酱香传承—探秘茅合酒业有限公司的崛起之路 茅合酒业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章:赤水河畔的百年传承】 茅合酒业的故事始于清光绪年间,其前身"成义烧坊"与茅台镇三大烧坊同出一脉,在创始人余德臣的带领下,烧坊独创"三高三长"酿造法,以"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时令智慧,奠定了酱香酒的核心工艺基础,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茅台镇,烧坊工人将窖藏美酒慰劳革命将士的佳话,为这个品牌注入了红色基因。

1951年公私合营浪潮中,成义烧坊与多家本地酒坊合并组建国营茅台酒厂,这为茅合酒业保留了珍贵的老窖池与酿造团队,2001年企业改制重组后,茅合酒业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斥资2.3亿元进行现代化改造,建成占地380亩的生态酿酒园区,年产能突破8000千升,窖藏老酒存量达5万吨,完成了从传统作坊到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

【第二章:12987工艺的极致追求】 在茅合酒业的生产车间,"12987"这组神秘数字是贯穿始终的工艺密码,这套传承百年的古法酿造体系,要求严格遵循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的生产流程,酿酒师们至今仍保持着凌晨3点摸黑下料的传统,因为此时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最适宜酒醅发酵。

在制曲环节,公司坚持使用本地冬小麦,经人工踩制成"龟背型"曲块,确保微生物的均衡生长,发酵过程采用"阴阳交替"法,将酒醅在石窖与地缸间交替发酵,形成独特的复合香气,勾调大师团队由7位国家一级品酒师领衔,他们像对待艺术品般雕琢每一滴酒液,通过200余种基酒的复杂配比,最终呈现层次丰富的"茅合香"。

【第三章:品质革命的科技赋能】 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茅合酒业投资1.8亿元建立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将现代科技注入古老技艺,通过引进德国克朗斯智能酿造系统,实现了从润粮、蒸煮到摊晾的全程自动化控制,关键工序参数误差控制在±0.5%以内,实验室配备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气质联用仪等尖端设备,可检测出酒体中2000余种风味物质。

公司独创的"三维质量追溯系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原料溯源、酿造过程、仓储物流等48项详细信息,在包装环节,智能视觉检测系统以每秒500帧的速度捕捉瓶身瑕疵,确保出厂合格率100%,这些科技创新使产品连续12年通过CNAS实验室认证,并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四章:品牌矩阵的市场突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茅合酒业构建起"金字塔型"产品体系,顶端是限量发行的"茅合·典藏"系列,单瓶售价过万元,采用景德镇官窑瓷瓶盛装,年产量仅999坛;中端"茅合印象"系列主打商务宴请,独创"小批量勾调"工艺,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大众消费端的"茅合醇酿"系列则通过电商渠道快速渗透,2022年双十一期间创下单日销量23万瓶的纪录。

在渠道布局上,公司在全国建立28个省级运营中心,签约终端网点超12万家,与京东、天猫合作的智慧云仓系统,可实现48小时全国直达配送,在国际化战略方面,产品已进入36个国家和地区,在2023年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中,"茅合15年"力压群雄斩获大金奖,标志着中国酱香酒真正走向世界舞台。

【第五章:生态酒企的责任担当】 作为赤水河流域的重要企业,茅合酒业投资60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中心,采用"厌氧+好氧+人工湿地"三级处理系统,使废水回用率达92%,厂区屋顶全部安装光伏发电板,年减少碳排放3800吨,原料基地推行"糯高粱-油菜"轮作模式,带动周边2.6万农户实现增收,每亩综合效益提升40%。

在社会公益领域,公司设立"茅合教育基金",累计捐赠3200万元改善山区学校设施;连续8年举办"重阳敬老"活动,为10万余名老人送去节日慰问,2021年河南洪灾期间,企业紧急调配价值1500万元的物资支援灾区,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族企业的责任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茅合酒业正加快推进投资50亿元的万吨扩产项目,规划建设全球首个酱香酒文化博物馆,未来五年,企业将投入研发经费8亿元攻关"智能酿造2.0"系统,打造集生产、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酒旅融合示范区,这个百年品牌正以赤水河般的澎湃激情,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续写着中国酱香白酒的世纪华章。

(全文共1587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