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茶香 振兴川红荣耀—探秘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业传奇 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admin 2周前 (04-14) 1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在长江首城宜宾的翠绿茶山上,川红工夫茶的馥郁芬芳已飘荡了整整两个甲子,作为中国红茶版图上不可忽视的"川红"代表,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红集团")承载着百年制茶技艺的传承使命,更肩负着振兴川派红茶的时代重任,这家植根于"中国早茶之乡"的茶企,正以科技赋能传统、用创新续写传奇,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谱写着属于当代茶人的奋斗篇章。

传承百年茶香 振兴川红荣耀—探秘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业传奇 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百年技艺的传承与新生 川红集团的根基可追溯至1952年成立的国营宜宾茶厂,这座曾在计划经济时期承担川红工夫出口创汇重任的老茶厂,在2006年改制后焕发出新的生机,改制后的川红集团不仅完整保留了传统制茶工艺,更建立起涵盖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创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现拥有标准化生态茶园基地3.2万亩,其中通过有机认证的核心茶园就达8000亩,在筠连、高县等川红工夫原产地建成了智能化加工中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在这里得到了活态传承,从茶青萎凋到精制提香,32道传统工序在现代化车间里被精准复刻,制茶大师李忠华带领的技艺团队,坚持使用竹篾萎凋槽、木制揉捻机等传统器具,确保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充分释放花果蜜香,这种对传统的坚守,让川红工夫始终保持着"乌润显金毫,甜香透橘韵"的独特品质,连续三年斩获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金奖。

科技赋能的产业革命 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川红集团率先开启茶产业的智能化变革,投资1.2亿元建设的清洁化生产线,采用AI视觉识别系统对鲜叶分级,通过物联网技术精准控制发酵温湿度,这套数字化系统可将传统制茶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工艺参数,使每批产品的品质稳定性提升至98.7%,在包装车间,全自动称量灌装设备与人工质检相结合,既保持了传统茶礼的人文温度,又实现了日产10万罐的现代化产能。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是川红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建的茶产业研究院,先后攻克了茶树品种改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其研发的"筠连早白尖"新品种将采摘期提前至立春前15天,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春茶,在深加工领域,团队创新开发出红茶浓缩液、茶多酚含片等20余款衍生品,推动茶叶附加值提升3-5倍,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让传统茶企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茶"的新路。

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川红集团构建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宜宾茶产业的整体升级,通过统一提供茶苗、有机肥和技术指导,将3.6万户茶农纳入产业化体系,在屏山县建立的扶贫茶园,采用"保底收购+利润分红"机制,帮助2300余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2万元,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不仅保障了原料品质,更让茶农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在产品矩阵方面,公司形成了"金芽贡品""经典58""工夫传奇"三大系列,金芽贡品"系列选用明前单芽,经36小时慢火烘焙,每斤茶叶需6万颗芽头,堪称川红工夫的巅峰之作,而面向年轻群体的"红动中国"文创茶礼,将三星堆青铜纹样与时尚包装结合,在电商平台创下单日销售5000盒的纪录,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百年川红焕发出新的生机。

品牌振兴的文化担当 作为川红工夫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川红集团始终致力于茶文化传播,公司打造的"川红工夫非遗体验馆",通过VR技术还原传统制茶场景,年接待访客超10万人次,连续八年举办的"中国·宜宾早茶节",已成为展示川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在米兰世博会、迪拜世园会等国际舞台,川红工夫作为"中国礼物"惊艳亮相,推动中国红茶重返世界市场。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川红集团正加速布局"茶旅融合"新业态,在筠连县建成的川红特色小镇,将茶园观光、非遗体验、康养度假融为一体,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这种从"卖茶叶"到"卖风景"的转型,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让消费者深度感知川红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茶企,从地方名茶到国际品牌,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用七十载光阴书写了一部产业报国的奋斗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家承载着川红复兴使命的企业,正以"三茶统筹"理念为指引,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中国红茶的新传奇,当晨雾中的茶山迎来又一年春芽萌发,川红人用匠心守护的这片东方树叶,正沿着"一带一路"飘香世界,向全球讲述着中国茶产业的振兴故事。(全文共1187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