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酒脉续新章—恒山老白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 恒山老白干酒业

admin 3周前 (04-12) 1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在北岳恒山南麓的浑河谷地,一缕穿越千年的酒香始终萦绕在青砖灰瓦的酿酒作坊间,作为中国白酒地理版图上独特的"北派清香"代表,恒山老白干酒业承载着北魏御酒的血脉,在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产业发展的碰撞中,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并重的振兴之路,这座拥有国家级非遗酿造技艺的老字号企业,正以其醇厚的文化积淀和锐意的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续写着千年酒脉的传奇。

千年酒脉续新章—恒山老白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 恒山老白干酒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魏御酒的血脉传承 恒山脚下的酿酒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魏书》记载,孝文帝迁都洛阳前,曾在平城(今大同)设立"御酒坊",采用浑河谷地特有的"寒地红高粱"与恒山泉水酿造御酒,考古工作者在浑源县永安寺遗址发现的酿酒器具,与《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河东神曲"制作工艺高度吻合,印证了当地悠久的酿酒传统。

明清时期,"恒山烧锅"已形成"前店后坊"的产业格局,清乾隆年间,浑源知州桂敬顺在《浑源州志》中记载:"州人善酿,酒品清冽,有玉壶冰之称",这种以地缸发酵、清蒸二次清的独特工艺,奠定了老白干酒"清香纯正、回味甘爽"的典型风格,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恒山老白干的前身"德厚成"酒坊选送的"玉壶春"酒荣获金奖,让这一北派佳酿首次登上国际舞台。

匠心独运的酿造密码 在恒山老白干酒业的全景式生产车间里,72道传统工序与现代智能监控系统完美融合,地缸发酵作为核心工艺,要求陶缸必须使用浑源当地的高岭土烧制,这种材质形成的微孔结构能有效调节发酵微环境,酿酒师张建国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工作日志:每天凌晨4点开始监测地缸温度,通过手掌触摸就能准确判断发酵程度,这种经验需要二十年以上的修炼。

"掐头去尾"的馏酒技艺更是体现着极致匠心,在蒸馏过程中,酿酒师需精准把控"酒花"形态,舍弃头酒中刺激性物质过量的部分,截取中段最纯净的酒体,这种对品质的苛求,使得老白干出酒率始终控制在30%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酒业技术总监王振华介绍,企业建立的微生物菌种库已收录127种特色菌株,其中3株特有菌种被命名为"恒山曲霉",成为清香型白酒风味图谱的重要构成。

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走进恒山老白干酒文化博物馆,明代"酒令牌"、清代"酒旗幡"等2000余件文物,讲述着酒文化与北岳道教的千年因缘,恒山作为道教圣地,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深深影响着酿酒理念,道教斋醮仪式中使用的"玄酒",正是老白干酒的前身,这种文化渊源催生了独特的"酒礼"文化:祭祀用"三巡酒",婚庆备"合卺酒",文人雅集必有"诗酒令"。

企业近年打造的"跟着李白游酒坊"文旅项目,将诗酒文化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游客可以身着汉服参与制曲、投料,在数字光影技术复原的"北魏酒肆"中品鉴定制酒,这种文化创新不仅带来年均30万人次的客流量,更让年轻群体通过体验重新认知传统酒文化,00后游客李晓雯在体验日记中写道:"触摸着温热的酒甑,突然明白了'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意境。"

守正创新的发展之道 面对消费升级趋势,恒山老白干构建了"文化+科技"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在保持传统大单品"恒山青花"系列的同时,开发出适应年轻市场的"北岳小酒"时尚系列,采用微分子过滤技术推出的29度低度酒,既保留了清香特质,又符合健康饮酒潮流,电商渠道开发的"私人窖藏"服务,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查看存酒状态。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企业打造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原料供应链,与当地23个村庄签订5万亩高粱订单,引入农科院培育的"晋糯3号"专用品种,使农户亩均增收1200元,酿酒产生的酒糟则转化为有机肥反哺农田,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这种产业模式不仅保障了原料品质,更带动周边近万名农民增收。

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站在数字化变革的潮头,恒山老白干投资建设的"智慧酒庄"即将投入使用,这个集5G物联网、AI品控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工厂,能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追溯,在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在研究基于风味组学的"数字勾调"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开发个性化产品。

国际拓展方面,企业针对欧美市场研发的"冰饮型"白酒已进入23个国家地区,在巴黎国际食品展上,调酒师用老白干调制的"东方马提尼"引发关注,这种以文化为内核的创新,正在打破白酒的国际认知边界,正如企业董事长在博鳌亚洲论坛所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输出产品,更是传播中国酒文化的哲学体系。"

从北魏御酒坊的袅袅炊烟,到智能工厂的数据洪流,恒山老白干用千年坚守诠释着"酿好一杯酒"的朴素真理,在第十代非遗传承人李师傅的酿酒笔记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守艺不是守旧,创新不能创根。"这或许正是传统企业永续发展的真谛——让文化基因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让古老技艺在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中找到共鸣,当晨曦再次洒向恒山脚下的酿酒车间,那传承了五十代的酒曲,正在续写着中国白酒新的传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