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式茶点的温情传承—手把手教你制作松软香甜的马拉糕 马拉糕的做法

admin 4个月前 (03-27) 3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清晨的广式茶楼里,蒸笼掀开的瞬间,混合着红糖香气的白色水雾袅袅升腾,在虾饺、烧卖与叉烧包的包围中,一块块琥珀色菱形糕点正泛着诱人的光泽,这便是承载着几代人味觉记忆的经典茶点——马拉糕,这道看似简单的蒸制糕点,实则蕴含着岭南饮食文化中"大巧若拙"的智慧结晶,作为广东早茶"四大天王"之一,马拉糕用最朴素的食材演绎出令人惊艳的绵密口感,今天我们就从历史渊源到现代改良,全方位解析这道传统点心的制作奥秘。

传统广式茶点的温情传承—手把手教你制作松软香甜的马拉糕 马拉糕的做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跨越千年的甜蜜传承 马拉糕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据《岭南杂记》记载,当时广州城西的茶寮已出现用蔗糖蒸制的"黄金糕",明代《广东新语》中详细描述了"饴糖发糕"的制作:将米浆与甘蔗糖混合,经天然发酵后蒸制而成,这种原始工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代代相传,直至清末民初,随着南洋棕榈糖的输入,形成了现在以红糖为主的独特风味。

传统马拉糕讲究"三发三醒":第一次发酵让面糊产生基础气孔,第二次发酵形成蜂窝结构,第三次发酵则在蒸制过程中完成最后的膨胀,这种繁复的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根据季节温度调整发酵时间,在粤式茶楼后厨,老点心师仅凭手指轻触面糊表面,就能准确判断发酵程度。

经典配方与制作工艺解析 (一)基础原料选择

  1. 面粉体系:传统配方采用低筋面粉与木薯粉7:3比例,前者保证松软度,后者增加Q弹口感,现代家庭制作可用普通中筋面粉替代,但需相应减少10%液体用量。
  2. 糖的选择:建议使用云南甘蔗红糖,其矿物质含量高,能使成品呈现漂亮的琥珀色,若使用市售红糖粉,需注意避免含有抗结剂的产品。
  3. 发酵介质:传统使用老面种,现代家庭可用耐高糖干酵母(推荐法国金燕子牌)与泡打粉双重发酵体系,既保留风味又确保成功率。

(二)详细制作步骤

面糊调制(耗时约90分钟) 材料配比: 低筋面粉200g 木薯淀粉80g 红糖150g(需过筛) 温水300ml(40℃左右) 耐高糖干酵母5g 无铝泡打粉5g 玉米油30ml 鸡蛋2个(约100g)

操作流程: ①将红糖放入温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35℃后加入酵母静置5分钟激活 ②面粉与木薯淀粉过筛三次,确保无颗粒结块 ③将酵母糖水缓缓倒入粉类中,边倒边以画"Z"字手法搅拌 ④加入打散的蛋液,继续搅拌至顺滑无颗粒状态 ⑤覆保鲜膜置于30℃环境中初次发酵,待体积膨胀至2倍(约1小时)

二次发酵与蒸制(耗时约50分钟) 关键步骤: ①发酵好的面糊加入泡打粉,用硅胶铲以翻拌手法混合均匀 ②缓缓倒入玉米油,继续翻拌至完全融合 ③静置二次发酵15分钟,此时面糊会出现密集小气泡 ④蒸锅水沸后,将面糊倒入垫油纸的8寸方模(建议使用不锈钢模具) ⑤大火蒸25分钟后关火焖5分钟,防止塌陷

现代厨房的改良智慧 (一)设备革新带来的效率提升

  1. 恒温发酵箱:可将发酵时间缩短40%,设置35℃/湿度75%环境更利于酵母活性
  2. 手持电动打蛋器:搅拌面糊时采用低速档位,能有效避免面筋生成
  3. 电子食物温度计:精准控制糖水温度在35±1℃,确保酵母活性

(二)健康化改良方案

  1. 代糖版本:用赤藓糖醇替代30%红糖,糖尿病患者友好型配方
  2. 全麦版本:将1/3低筋粉替换成全麦粉,增加膳食纤维含量
  3. 无麸质版本:使用糯米粉与荞麦粉1:1混合,适合麸质过敏人群

(三)创意风味延伸

  1. 咸蛋黄流心:在面糊倒入模具前,放入冷冻咸蛋黄膏(咸蛋黄3个+淡奶油20g)
  2. 桂花酒酿风味:用50ml酒酿替代等量温水,最后撒干桂花装饰
  3. 椰香斑斓版:加入20ml椰浆和2g斑斓粉,打造南洋风情

成败关键要素解析 (一)常见失败案例与解决方法

  1. 组织粗糙有大气孔:因发酵过度导致,需缩短初次发酵时间,夏季建议控制在50分钟内
  2. 口感发粘不松软:蒸制时火候不足,应确保全程大火且中途不得开盖
  3. 表面塌陷回缩:关火后未焖制直接取出,温差过大导致结构破坏

(二)老字号师傅的私房秘诀

  1. "听声辨熟"法:蒸制20分钟后轻敲模具,发出空响说明已熟透
  2. 油膜保护法:面糊入模后轻震两下,立即刷层薄油防止表面干裂
  3. 黄金切割术:待完全冷却后切件,刀刃蘸热水可保证切口平整

文化传承中的美食哲学 在机械化生产盛行的今天,手工制作马拉糕的过程本身就是种文化传承,广州老茶楼"莲香楼"的第四代传人陈师傅常说:"发面的过程就像教徒弟,急不得也慢不得。"这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正体现了岭南饮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智慧,当蒸汽氤氲中升起红糖的焦香,我们品尝的不仅是简单的糕点,更是一代代匠人守正创新的文化印记。

从选料到蒸制,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对食材的深刻理解,红糖的甜蜜需要时间的转化,面粉的筋性需要温度的掌控,发酵的魔法则需要耐心的守候,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亲手制作一笼马拉糕,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找回食物最本真的感动,当茶香伴着糕香在唇齿间交融,那绵密湿润的口感,正是中华饮食文明生生不息的最好见证。

(全文共2178字)

相关文章

,家常牛杂的烹饪艺术

牛杂,作为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美食,以其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赢得了无数食客的喜爱,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家常牛杂的做法,让每一位家庭...

饮食资讯 1周前 (07-26) 阅读18 评论0

,凉拌驴肉,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夏日美食

在炎炎夏日,一道清爽可口的凉拌菜往往能给人带来一丝丝的清凉,而凉拌驴肉,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成为了许多人的夏日最爱,我们就...

饮食资讯 1周前 (07-26) 阅读13 评论0

猪皮冻熬制全攻略

猪皮冻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猪皮冻的制作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

饮食资讯 1周前 (07-26) 阅读16 评论0

酱牛肉的制作,传统工艺与美食的完美结合

酱牛肉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酱牛肉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已经...

饮食资讯 1周前 (07-26) 阅读21 评论0

,炖猪蹄的烹饪艺术

炖猪蹄是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美食,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让人流连忘返,猪蹄富含胶原蛋白,对于保持皮肤弹性和滋润有着很好的效...

饮食资讯 1周前 (07-26) 阅读17 评论0

发表评论